停课不停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升本资料 > 大学语文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1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2,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3,以至于剑拔十寻者4,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5,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7,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8,少纵则逝矣9。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10。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11,岂独竹乎?
竹子开始生长的时候,只有一寸来长的幼芽而已,但是竹节和竹 叶都具备了。从幼笋像蝉脱壳、蛇蜕皮那样成长,一直长到像剑拔出 鞘那样笔直的、高达七八十尺的竹子,都是生来就有节、叶的。如今 作画的人竟然一节一节地摹画,一叶一叶地堆叠,怎么还会有竹子的 神态呢?所以画竹子,一定要在心中先有一幅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 笔来仔细凝视,就好像看到了想要画的竹子,马上追从头脑中的这个 形象,挥动画笔一气呵成,以便捕捉住自己头脑中浮现的那个竹子的 形象,这种情景就像兔子跃起奔跑,鹘鸟从空中俯冲而下搏击追赶一 样,稍一放松,时机就消失了。这是文与可教我的。我不能做到这样,但是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了这样做的道理,然而却做不到,认识和行动不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一致,这都是学习不够的过错。所以凡是心里有所领悟,但做起来却不熟练的人,平常看着以为很清楚,可是临到着手去做的时候,却突然不会了,(这种现象)难道单单是画竹才是如此吗?
子由为《墨竹赋》12,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13;轮扁,斫轮者也14,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15
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子由作了一篇《墨竹赋》,把它送给文与可说:“庖丁,是个宰牛的人,而讲求养生之道的人(却从解牛的技巧中)领悟到养生的道理。轮扁,是个砍削车轮子的人,而读书人却赞成轮扁所说的道理。如今(从)你在画竹上所寄托的这番道理(来看),我以为你也是深知事物规律的人,难道不是吗?”子由未曾作过画,所以只领会到他画竹的旨意而已。而像我呢,不仅是领会了他的意思,并且学到了他的画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16,足相蹑于其门17。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18。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19,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20”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日:“拟将段鹅溪绢21,扫取寒梢万尺长22。”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23,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24,斤斧何曾赦箨龙25。料得清贫馋太守,谓滨千亩在胸中26。”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文与可画竹子,自己刚开始不把它看得很贵重。各地的人们,拿着素绢来求他作画的,在他的门口络绎不绝。文与可对此很厌烦,(把绢)扔在地上骂道:“我要用它们做袜子。”士大夫们传播这句话, 把它当成话柄。等到文与可从洋州回来,我在徐州做知州。文与可给我写了一封信,说:“近来我告诉士大夫:‘我们画墨竹这一流派的人,已传到近在徐州的苏轼那里,(你们)可以前去求他作画。’做袜子的材料该聚集到你那里去了。”信的末尾又写了一首诗,大概意思是说:“打算拿一块鹅溪名绢,挥笔画出万尺高的竹子。”我对文与可说:“画万尺高的竹子,应当用二百五十匹绢。我知道你懒得动笔作画, 只想得到这些绢罢了。”文与可无话可答,就说:“我说错了,世间哪里有万尺高的竹子呢?”我就证实它,回答他的诗说:“世间也有千寻长的竹子,当月光落在空寂的庭院里时,它的影子就有这么长。”与可笑着说:“苏公真是能说会道啊,然而真的有二百五十匹绢的话,我将要用它买地回家养老了。”于是把他画的《筼筜谷偃竹图》这幅画送给我,说:“这幅画只有几尺高罢了,但它有万尺高的气势。”筼筜谷这个地方在洋州,文与可曾让我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是其中一首。 我的诗中说:“汉川的长竹便宣得像蓬草,斧头什么时候能饶过竹笋呢。想必是清贫又嘴馋的太守,把渭水之滨千亩的竹子都吞到肚子里去了。”文与可这一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玩,烹笋当晚饭吃,打开信看到这首诗,禁不住笑得喷了满桌子的饭。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27。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28,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29。昔曹盂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30,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31,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32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文与可在陈州去世。这一年的七月初七,我在湖州晾晒书画,看见这幅竹子,(忍不住)放下画卷,痛哭失声。从前曹孟德祭祀桥玄的文章里,有车过坟前就会腹痛的话,而我也记录一下过去和与可开玩笑的话,可以看出我和与可之间亲密、深厚的情谊。
[注释]
①文与可(1018-1079):名同,字与可, 四川梓潼(今四川绵阳)人。北宋著名画家,擅长画行,他与苏轼是表兄弟, 曾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著有《丹渊集》。筼筜(yúndāng)谷:地名,在陕西洋州西北,谷中多产竿粗节长的竹子,叫筼筜竹,故名。偃竹:仰斜的竹子。
②萌:萌芽,这里指初生的付笋。
③“自蜩蝮”句:这句是以蝉壳、蛇鳞形容竹子初生时的形状。蜩蝮(tiáofù):蝉壳。蛇蚹(fù):蛇腹下的横鳞。
④剑拨:剑从鞘中拔出。这里用来形容修长的竹子,如剑出鞘,挺拔有力。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⑤累:加,积。
⑥“故画竹”句:指画竹之前,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的形象。成:完整的。
⑦振笔直遂:动笔作画,一气可成。直: 径直。遂:完成。
⑧兔起鹘落:兔子跃起奔跑,鹘鸟从空中俯冲而下搏击追赶。这句形容挥笔迅速。鹘(hú):一种猛禽。文名隼(sǔn)。
⑨少纵则逝:稍一放松,时机就消失了。少:稍微。
⑩“予不能”二句:我虽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然:这样。
11忽焉丧之:忽然不见了,忘记了。丧:丧失。
12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13庖丁:掌厨的人叫“庖”,名丁。这里指宰牛的人。取:取法。
14轮扁:斫轮的工匠,名扁。斫(zhuò): 砍,削。
15夫子:指文与可。托:寄托。
16缣(jiān)素:古人用来作画的白绢。
17足相蹑(niè) :脚互相踩碰,形容来求文与可作画的人很多。
18余为徐州:我任徐州知州。苏轼于熙宁十年(1077)至元丰二年(1079)任徐州知州。
19“吾墨竹”二句:我们画墨竹这一流派的人,(已传到)近在徐州的苏轼。彭城:即今江苏徐州。文与可是湖州墨竹派的宗师。
20萃(cuì):聚集ǜ
21鹅溪:地名,在四川盐亭西北,以产绢著名。唐时用它做贡品,宋人绘画以它为上品。
22扫:指用笔作画。寒梢:指竹。因竹耐寒,故名。
23实;证实。
24汉川:汉水。修竹:长竹。蓬:蓬草。
25斤:斧头.萚(tuò)龙:竹笋的别名。
26“渭滨”句: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苏轼戏言文与可吃了渭水岸边的千亩竹林,实指他胸中装着半富的竹子形象。
27没:通“殁”,死亡。
28曝(pù):晒。
29废卷:放下画卷。
30“昔曹孟德”二句: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的注文记裁,曹操年轻时,桥玄很赏识他。桥玄死后,曹操路过故乡谯郡,用太牢的隆重仪式祭祀桥玄,并作《祀故太尉桥玄文》,文中写道:“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本篇引此典故,说明曾操与桥玄之间亲密的关系。从而表白自己和文与可之间亲密的关系。
31畴(chóu)昔:昔日,从前。
32见(xiàn):表明,显现
真题在线
1. (2018年·理解与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请回答: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反对什么观点?
(2)“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少纵则逝矣。”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艺术创作观点?
(3)“夫既心识其所以然,···岂独竹乎?”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提倡什么样的艺术创作理念?
2. (2014年·字词解释)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3. (2013年·理解与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请回答:
(1)用文中词语说明苏轼从文与可处学到了何种画竹技法?根据文中表述,简要概括这一技法的精髓。
(2)苏轼说他“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具体表现会是怎样?苏轼认为这是“不学之过”,从书画技艺形成的角度,“学”应指什么?
胜券在握
1.[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反对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观点。
(2)这段话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进行艺术创作时也应胸有成竹。
(3)提倡心手相应。
2.[答案]具:具备,具有。
3.[参考答案](1)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画竹子一定要在心中先有一幅完整的竹子形象,然后执笔凝视,追从头脑中的这个形象,并迅速挥笔一气啊成。
(2)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学”指通过练习、实践,悟出事物的规律,使画法与画意相统一。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艺思想是
1.苏轼在赠给文与可的诗中说:“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这里所暗示和照应前文的一个文艺思想是()
A.胸有成竹              B.心手相应
C.庖丁解牛              D.尺幅万里
2.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冲借用“车过腹痛”的典故,是为了表达 (  )
A.胸有成竹的文艺思想        B.尺幅万里的文艺思想
C.文与可对画竹的痴情        D.苏轼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友情
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行文特点是(  )
A.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B.娓娓道来,有条不紊
C.客观求实,笔法冷峻    D.信笔挥洒,舒卷自如
4.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轼         D.范仲淹
5.苏轼在谈到创作构思中所形成的鲜活形象应不失时机加以捕捉时,所用的比喻性形象词语是()
A.蜩蝮蛇蚶           B.兔起鹘落
C.胸有成竹           D.稍纵即逝
6.贯串《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全文的线索是(  )
A.偃竹图  B.胸有成竹 C.画竹  D.万尺竹
7.《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阐发的创作思想是( )
A.文章合为时而著     B.惟陈言之务去
C.明道、致用         D.胸有成竹
8.“胸有成竹”的文艺创作理论出自(   )
A.《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B.《马伶传》
C.《段太尉逸事状》              D.《祭十二郎文》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2.自蜩蝮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3.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5.予不能然也。 
6.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7.平居自视了然。 
8.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9.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10.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11.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12.袜材当萃于子矣。
13.与可没于陈州。
三、理解与分析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请回答:
(1)在这段话里,苏轼主要阐述了哪两种创作思想?
(2)“执笔熟视”是什么意思?
(3)“所欲画者”指的是什么?
(4)“心识其所以然”与“不能然”有何区别?
2.阅读下面的文字: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请回答:
(1)这段文字出自哪位作家笔下?
(2)“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这句中的“之”指的是哪种“竹”?
胜券在握
一、 选择题
1.A  2.D  3.D  4.C  5.B  6.C  7.D  8.A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
1.焉:句尾助词,了。
2.寻:古代人尺为一寻。
3.成竹:完整的竹子形象。
4.遂:完成。
5.然:这样。
6.操:操作。
7.了然:明白,清楚。
8.遗;赠送。
9.许:这样
10.废:放下。
11.与:赞成。
12.萃:聚集。
13.没:通“吸”,死亡。
三,理解与分析题
1. (1)“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
(2)指下笔之前要凝神构想。
(3)指的是映现在创作者头脑中的鲜活完整的形象。
(4)前者指理论上明白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不能然”是指在实践运用上还做不到这样。这二者的不统一,就是心手不能相应。
2. (1)苏轼。
(2)胸中之竹。

联系电话:0371-55939155
网站:http://www.trzsb.com/
QQ群:814334624 天任专升本交流群
QQ号:2337994759 在线咨询

好课推荐

122河南专升本全年集训营

¥19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222河南专升本秋季集训营

¥17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322河南专升本寒假集训营

¥11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422河南专升本走读集训营

¥12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专升本互动

微信公众号:河南天任专升本

专升本最新动态推送

备案信息:豫ICP备2023009672号-1 Copyright © 2007-2020 trzsb.com
总部咨询电话:0371-55939155
郑州天任升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