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升本资料 > 大学语文 >

西湖七月半1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七月半的西湖,没有什么可看的,仅仅值得看的是七月半的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溪2,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3。携及童娈4,笑啼杂之,还坐露台5,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6,竹肉相发7,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8,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9,嘄呼嘈杂10,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省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11,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器里湖12,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13,看之。
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一类,坐在楼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高的帽子,摆着丰盛的酒筵,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月的人,这类人可以观看。一类,坐在游船上或楼船上,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美貌的家童,嬉笑中夹杂着啼闹声,在船台上团团而坐,左盼右顾,置身月下而事实上并不看月的人,这类人可以观看。一类,也坐着船,也有音乐和歌声,跟名妓、清闲僧人一起,慢慢喝酒,轻声歌唱,箫笛、琴瑟之乐轻柔细缓,丝竹声与歌声相互生发,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别人看他们看月,这样的人,可以观看。一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衣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假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这类人可以现看。一类,乘着小船,
船上拉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对着明月坐在一起,有的隐藏在树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可以观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14,避月如仇15。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16,轿夫擎燎17,列俟岸上。一人舟,速舟子急放断桥18,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19,人声鼓吹20,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与月亮有怨仇似的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由于徒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给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更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在沸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还好像聋子大声说话和哑巴张口乱叫似的;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
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腾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敢,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21。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22。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衙役吆喝着开道而去。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将要关城门来吓唬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地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一会儿就全部散去了。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开杯畅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23。向之浅斟低唱者出24,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25,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好像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好像重新整洗面月。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于树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他们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伎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才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于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做着美梦,非常舒适。
[注释]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2、优傒(xī):乐伎与奴仆。
优:杂戏、歌舞表演。这里指表演的人。
3、名娃:美女。
4、童娈(luān):俊童。娈:美貌。
5、还:通“环”,环绕。露台:露天的台榭。
6、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丝:阮、筝之类的弦乐器 ,
7、竹肉相发:器乐声伴着歌声。竹:本指竹制管乐
器,此处泛指器乐演奏。肉:歌喉。
8、杉:穿长衣,名词用作动词。帻(zé):戴头巾,用法同“衫”。
9、昭庆:昭庆寺,与断桥同为西湖名胜。
10、嘄(jiāo):叫,呼喊。
11、茶铛(chēng):煮茶的小锅。
12、逃嚣:躲避喧嚣。里湖:西湖苏堤以内的部分。
13、作意:刻意,特别用心。
14、巳:巳时,即上午九时至十一时。酉:酉时,即下午五时至七时。
15、避月如仇:指缺乏赏月这种雅兴。
16、门军:把守城门的兵士。
 17、僚:火把。
18、速:催促。放:向···行船。
19、二鼓:二更。旧时夜间以鼓点声报时。
20、鼓吹:奏乐声。
21、怖:吓唬,恐吓。
22、舣(yǐ)舟:停船靠岸。
23、颒(huì):洗脸。
24、向:先前。
25、纵舟:任船漂流。
真题在线
(2014年.字词解释)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
胜券在握
[答案]怖:吓唬,恐吓。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下面作品中属于张岱的有( )
A.《陶庵梦忆》      B.《壮梅堂文集》
C.《四忆堂诗集》    D.《震月先生集》
2.在《西湖七月半》中作者描述了(  )
A.清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
B.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
C.唐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
D.明末武昌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  )
A.重现当时的西湖景色和世风民情
B.嘲讽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
C.嘲讽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
D.展现当时一派太平盛世
4.《西湖七月半》的写作特点不包括(  )
A.采用了倒叙的方法
B.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
C.善于用不同的情景作对比
D.语言生动传神
5.作者善于用不同的情景作对比来表示心迹,例如(  )
A.杭人游湖与京人游湖对比
B.西湖风景与东湖风景对比
C.大人游湖与小孩游湖对比
D.杭人游湖与“吾辈”游湖对比
6.文中“装假醉,唱无腔曲”之人的举止外貌表现是
A.楼船箫鼓,峨冠盛筵
B.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
C.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
D.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
1.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
2. 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3.或匿影树下.或逃器里湖。
4.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三.翻译题(将下列各题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楼船箫鼓,峨冠盛筵
2.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3.或匿影树下,或逃器里湖。
4.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5.吾辈始舣舟近岸
6.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四.理解与分析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溪,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省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器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请回答:
(1)在以上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类人可看之?
(2)“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是第几类人的特征?作者对他们持什么态度?
(3)从以上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最欣赏哪一类人?为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字: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人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敢,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请回答:
(1)概括俗人和雅人游西湖的不同情态。
(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突出主旨的?
(3)结合本文指出明代小品文的风格特点。
胜券在握
一,选择题
1.A
2.B
3.D
4.A
5.D
6.C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
1.童娈:俊童。
2.竹肉相发;器乐声伴着歌声。
3.匿影:藏身。
4.作意:刻意,特别用心。
三、翻译题
1.戴着高高的帽子,摆着丰盛的酒筵。
2.箫笛、琴瑟之乐轻柔细缓,丝竹声与歌声相互生发。
3.有的隐藏在树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
4.湖水好像重新整洗面目。
5.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
6.恰似水在沸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还好像聋子大声说话和哑巴张口乱叫似的。
四、理解与分析题
1.(1)五类。
(2)是第四类人的特征,作者对他们持嘲讽态度。
(3)作者最欣赏第五类人。因为他们具有清高拔俗的情趣。
2. (1)杭州庸俗之辈为附庸风雅而嘈杂游西湖;雅人于清风明月之际乘兴赏西湖。
(2)文章体现了作者抑浅俗、颂高雅的主旨。通过对五类人赏西湖的不同情态的描写来突出主旨。
(3)明代小品文在内容题材上的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渗透着明代文人特有的情调;体制短小精练,体裁不拘一格。
下一篇:马伶传1 侯方域

联系电话:0371-55939155
网站:http://www.trzsb.com/
QQ群:814334624 天任专升本交流群
QQ号:2337994759 在线咨询

好课推荐

122河南专升本全年集训营

¥19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222河南专升本秋季集训营

¥17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322河南专升本寒假集训营

¥11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422河南专升本走读集训营

¥12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专升本互动

微信公众号:河南天任专升本

专升本最新动态推送

备案信息:豫ICP备2023009672号-1 Copyright © 2007-2020 trzsb.com
总部咨询电话:0371-55939155
郑州天任升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