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升本资料 > 教育心理学 >

河南专升本《心理学》考点汇总3.4

第三章  记忆
一、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二)记忆的种类
1.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为:
①陈述性记忆: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通过语言传投一次性获得,提取需要意识参与:②程序性记忆:如何做事情的记忆。通过多次尝试才能获得,提取不需要意识参与。
2.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为:
①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②内隐记忆: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无意识的影响。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三)记忆信息的加工理论一一记忆系统
1.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 
特点: (1)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保持时间极短,大约0.25-一 4秒;(3)记忆容量较大; (4)感觉记忆痕迹容易衰退,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
2.短时记忆,即信息储存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
特点:(1)保持时间很短;(2)容量有限,7+-2组块;(3)以语音听觉编码为主;(4)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被加以复述,就会进入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即信息保持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
特点:(1)信息的编码主要采取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2)信息保持时间很长;(3)记忆容量无限。
(四)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快) 2.记忆的持久性(牢)3.记忆的精确性(准)4记忆的准备性(用)
二、记忆的过程及其规律
记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回忆三个环节。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一)识记
1.根据是否有识记目的,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有意识记
2.根据对识记的材料是否理解,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二)保持一一遗忘
记忆回涨也称记忆恢复,是指识记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的现象。
与保持相反的过程是遗忘。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地再认与回忆。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出现错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绘制了遗忘曲线,显示:遗忘的进程不均衡,强度是先快后慢,内容上是先多后少。
  影响遗忘进程受的因素: 1.时间因素;2.识记材料的数量;3.识记材料的性质;4.学习的程度;5.学习材料的位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6.识记者的态度与方法。
遗忘的原因:①衰退说;②干扰说;前摄抑制是先前的学习对后继的学习的干扰:后摄抑制是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③压抑说:④提取失败。(三)再认和(三)再认和回忆
 再认:对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他乡遇故知
 回忆:是把以前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心理过程。
联想规律:①接近律(时空上接近),如茶壶茶碗;②相似律(性质上类似,如松柏-坚强;③对比联想,如勤奋-懒惰:④关系联想(因果或从属关系),如瑞雪丰年。
三、记忆规律的应用
(一)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合理安排教学;
2.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3.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5.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6.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能力。
• 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复习方式多样化;3.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4.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5.合理分配复习时间;6.掌握复习的“量”(百分之一百五的过度学习)                                                                          
   第四章言语、思维和想象
一、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内部规律性关系。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基本特征。          
 (二)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的水平和凭借物的不同,一般将思维分为:①直观动作思维;②具体形象思维;③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方向不同,思维分为:①发散思维;②聚合思维                
   3.根据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有无清晰的意识,可分为:①直觉思维;②分析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①常规性思维;②创造性思维        
  (三)思维的品质                                               
     ①思维的深刻性;②思维的最捷性;③思维的灵活性;④思维的独创性;⑤思维的批判性                                                   
  (四)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思维的过程                                    
 (一)思维的一般过程                                              
 1.分析与综合一一最基本;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和系统化
三、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1.概念
(1)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概念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      
(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越大,外延越小,二者成反比。                      
 (3)概念形成的阶段                                                   
  概念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抽象化;类化;辨别                      
 (4)科学概念的掌握                                            
   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数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据的基础;②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③充分利用“变式④正确运用语言表达;⑤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2.判断             
            3.推理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己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归纳推理是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推理过程,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四、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①思维的流畅性;②思维的变通性③思维的独特性④思维的敏感性。                                                 创造性思维的阶段:①准备阶段②酝酿阶段③豁朗阶段④验证阶段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①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②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③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⑤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五、表象和想象                                                
   
(一)表象: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想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加工方式:①黏合②夸张③拟人化④典型化                                                     
   (二)想象的功能    .1.预见功能。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2补充功能。想象具有社会知识经验补充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3.代替功能。想象还有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4.调节。对机体的生理过程的调节。             (三)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2.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以分为:①再造想象 ②创造想3.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想象可以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                 
       (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3)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4)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联系电话:0371-55939155
网站:http://www.trzsb.com/
QQ群:814334624 天任专升本交流群
QQ号:2337994759 在线咨询

好课推荐

125河南专升本全年集训营

¥19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225河南专升本秋季集训营

¥17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325河南专升本寒假集训营

¥11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425河南专升本走读集训营

¥12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专升本互动

微信公众号:河南天任专升本

专升本最新动态推送

备案信息:豫ICP备2023009672号-1 Copyright © 2007-2020 trzsb.com
总部咨询电话:0371-55939155
郑州天任升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