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环境分析
战略制定的原则:扬长避短、趋利弊害、满足顾客
一:外部一般环境1:政治环境: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2:社会环境:居民的教育水平、文化水平、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3:经济环境:宏观环境,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增长趋势,国民收入等。微观环境,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等。4:技术环境:a: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资和支持重点b: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c: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d:专利及保护情况5:自然环境: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
二:行业环境1:行业竞争结构2:行业内战略群分析
(一)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行业内现有对手研究a:竞争对手基本情况研究b:主要竞争对手研究c:主要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研究 2:入侵者研究。影响行业进入的障碍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转移成本、资本需求、在位优势、政府投资3:替代品生产商研究a:判断哪些产品是替代品b:判断哪些替代品可能对企业经营构成威胁4: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研究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二)行业内战略群分析。1:行业战略群(战略集团)属于次行业。战略群:某一行业内在某些战略特征方面相同或相似的公司集合。行业战略群在竞争利润率方面的差异是由于“移动壁垒“的存在,与“进入壁垒”抵抗产业外的企业入侵的作用相似,“移动壁垒”阻止了产业内企业从一种战略群向另一战略群移动。“移动壁垒”的高低决定行业内战略群间的竞争激烈程度 四个因素:a:战略群间的市场相互依赖程度b:战略群所建立的产品差异性c:行业内战略群的数目及其相对规模d:各战略群间的差异程度或离散程度2:企业盈利率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力而且取决于行业结构状况及企业所处的战略群状况a:行业特征b:企业所处的战略群分布图c:企业在战略群中的地位3:在战略群分析时,可以绘制行业内战略群分布图
三:竞争对手1:竞争对手研究的第一步——识别竞争对手a:可以克服进入壁垒,进入本行业的企业。B:进入本行业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的企业C:其战略实施而会自然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D:那些通过向后向前一体化进入本行业的买方或贷方2:竞争对手分析的目的——是识别在行业竞争可能成功的战略的性质,竞争对手对各不同战略可能做出的反映以及竞争对手对行业变迁及其更广泛的环境变化可能作出的反应。A:“未来目标”研究主要考察竞争对手的远景和使命陈述B:“假设”研究主要是考察竞争对手在本行业中经营的历史,在其他行业经营的历史,对本行业经营传统的认识C“现行战略”研究主要考察竞争对手现行的基本战略姿态,各职能战略及发展战略D:“能力”研究主要考察竞争对手强弱之所在
四:企业自身 关于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比较可以借用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分为两类:基本活动、辅助活动 (图课本p313页)。基本活动: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与销售、顾客服务。辅助活动: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
五:顾客(目标市场)
(一)总体市场分析 市场的主要特征可用a:市场容量b:市场交易便利程度 两个指标描述 市场容量:决定企业发展的可能边界。市场容量要界定地域和需求性质 市场交易便利程度(市场交易成本)反映市场交易的可实现程度。市场交易的便利程度主要取决于市场基础建设,法规建设,产权制度和市场制度建设状况等。 市场总体分析不仅要注意分析经济、基础建设等硬件,更要注意分析政治、法律、社会等软件。
(二)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将一个具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1:市场细分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a:调查阶段b:分析阶段c:细分结果描述阶段2:典型的消费品市场细分变量有四类a:地理因素b:人口统计因素c:心理特征因素d:行为因素 3:典型的工业品市场细分变量有四类a:地理因素b:生产运作变量c:采购方式因素d:状态因素(三)目标市场确定 企业必须评价各细分市场并选择企业所服务的目标市场1:评价细分市场的主要目标a:细分市场规模及其成长状况b:细分市场结构的吸引力c:企业的目标和资源状况2:细分市场特征 可测量性、丰富性、可接近性、可实现性
(四)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是企业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确定产品的功能、质量、价格、包装、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等等 相应的战略选择方式:抢先定位策略、领导定位策略、依附定位策略、空隙定位策略、重新定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