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升本资料 > 生理病理解剖学 >

河南专升本2012年生理病理解剖学真题参考答案

2012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考点】内环境的概念
【解析】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 【答案】B
【考点】经载体易化扩散
【解析】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在载体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属载体介导的被动转运。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的跨膜转运就是经载体易化扩散实现的。
3. 【答案】C
【考点】动作电位的特点
【解析】动作电位的特点:(1)“全或无”现象: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给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若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阈值),动作电位就不会产生(无);当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其幅度便达到该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会随刺激的增强而继续增大(全),这就是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2)不衰减传播:动作电位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受刺激处的局部细胞膜,而是沿膜向四处传播,直至传遍整个细胞,而且其幅度和波形在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3)脉冲式发放:连续刺激所产生的多个动作电位总有一定间隔而不会融合起来,呈现一个个分离的脉冲式发放。
4. 【答案】A
【考点】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
【解析】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是肌小节,每一肌小节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骨骼肌的收缩就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间滑行,肌小节缩短的结果,而粗、细肌丝本身的长度均未缩短。故好大夫提示本题选A。
5. 【答案】C
【考点】血液凝固
【解析】血液凝固包括三个基本步骤:①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生成;②凝血酶原的激活;③纤维蛋白的生成。
6. 【答案】D
【考点】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解析】红细胞能相当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而不易下沉,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通常以第一小时末红细胞沉降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正常成年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沉降率愈快,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愈小。
7. 【答案】C
【考点】心肌细胞分类依据
【解析】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的快慢及其产生机制,又可将心肌细胞分成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8. 【答案】C
【考点】心肌收缩的特性
【解析】由于心肌兴奋性周期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心脏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这一特征使心脏的活动总是保持节律性的舒缩交替,有利于心脏的充盈和泵血功能。
9. 【答案】D
【考点】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解析】除真毛细血管、最细的微静脉外,所有的血管壁都有平滑肌分布,绝大多数受自主神经的调节。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后微动脉血管平滑肌少,不受神经调节,而受局部代谢产物和氧分压的调节。
10. 【答案】D
【考点】调节心输出量的基本因素
【解析】心输出量是评价循环系统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心输出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全身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率相适应。调节心输出量的基本因素:心脏本身的射血能力,外周循环因素为静脉回流量。心输出量还受体液和神经因素的调节。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后者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使心率加快、房室传导加快、心脏收缩力加强,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胆碱能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以致心输出量减少。体液因素主要是某些激素和若干血管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心血管活动,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变化。血管紧张素Ⅱ可使静脉收缩,静脉回流增多,从而增加心输出量。此外,甲状腺素(T4)可使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输出量增加。在缺血缺氧、酸中毒和心力衰竭等情况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做功能力降低,因此心输出量减少。另外,某些强心药物如洋地黄,可使衰竭心脏的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得以增加。
11. 【答案】B
【考点】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
【解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指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其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表面,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能维持大小肺泡容量的相对稳定,阻止肺泡毛细血管中液体向肺泡内滤出。故好大夫提示本题选B。
12. 【答案】C
【考点】肺泡通气量计算
【解析】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3. 【答案】D
【考点】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
【解析】食物在口腔和食管内一般不被吸收。胃仅能吸收乙醇和少量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被吸收。回肠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即能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是吸收功能的储备部分。大肠可吸收的主要是水和盐类,大肠一般可吸收大肠内容物中80%的水和90%的Na+和C1-
14. 【答案】B
【考点】胰液
【解析】胰液为碱性液体(中和进入小肠内的胃酸),主要成分有碳酸氢盐和多种消化酶。胰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胰脂肪酶: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胰液是最强最重要的消化液。
15. 【答案】A
【考点】糜蛋白酶原的激活
【解析】糜蛋白酶原由胰蛋白酶激活为糜蛋白酶,而糜蛋白酶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和胨,还有凝乳作用。
16. 【答案】A
【考点】葡萄糖的吸收
【解析】葡萄糖在小肠黏膜处的吸收是通过Na+-葡萄糖联合转运体的同向转运实现的。故本题选A。
17. 【答案】D
【考点】体温调节
【解析】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是体温调节中枢的重要部位,此处存在温度敏感神经元,可感受所在部位的温度变化,也能对传入的温度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并发出指令调节散热和产热活动,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18. 【答案】B
【考点】呼吸商
【解析】呼吸商,又称气体交换率,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即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的O2的分子比。
19. 【答案】A
【考点】葡萄糖的重吸收
【解析】肾小囊超滤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相等,但正常情况下,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表明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滤过的葡萄糖均在近端小管,特别是近端小管的前半段被重吸收。故好大夫提示本题选A。
20. 【答案】B
【考点】排尿反射
【解析】排尿反射是一种脊髓反射,但经常在高级中枢控制下进行。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400毫升左右),膀胱内压升高到15厘米水柱(1.36厘米水柱=1毫米汞柱)以上时,膀胱被动扩张,使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纤维传到骶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排尿反射是一个正反馈过程,它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膀胱内的尿液排完为止。
21. 【答案】C
【考点】瞳孔对光反射
【解析】瞳孔对光反射是指瞳孔在强光照射时缩小而在光线变弱时散大的反射。其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不至于因光量过强而受到伤害,也不会因光线过弱而影响视觉。瞳孔对光反射的效应是双侧性的,光照一侧眼的视网膜时,双侧眼的瞳孔均缩小,故又称互感性对光反射。由于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中脑,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检查该反射是否完好来判断麻醉的深度和病情的危重程度。
22. 【答案】B
【考点】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
【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例如,膝反射、心血管反射、呼吸反射等。
23. 【答案】A
【考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解析】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其形成是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某些离子通道开放,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大,特别是对Na+的通透性升高,Na+内流大于K+外流,故发生净内向电流,导致后膜出现局部去极化。
24. 【答案】B
【考点】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
【解析】化学性突触,依靠突触前神经元末梢释放特殊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来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和电突触区别主要在于前神经元释放的物质不同,电突触是依靠突触前神经末梢的生物电和离子交换直接传递信息。特点:以神经递质为媒介,单向传导化学性突触是由突触前成份,突触后成份和突触间隙组成因为电突触的传导速度快,所以在人体保留下来,以便完成某些不是非常复杂但是要求速度的工作。
25. 【答案】D
【考点】运动单位的概念
【解析】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运动单位分为2类,即运动性运动单位和紧张性运动单位。而运动单位的特点体现在动物和人身上又各不相同。
26. 【答案】B
【考点】内脏痛的特点
【解析】内脏痛具有以下特点:①定位不准确,是内脏痛最主要的特点;②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即主要表现为慢痛;③中空内脏器官壁上的感受器对扩张性刺激和牵拉性刺激十分敏感,而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④特别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及呼吸活动改变;⑤常伴有牵涉痛。
27. 【答案】B
【考点】胰岛内分泌
【解析】胰岛内分泌细胞按形态学特征及分泌的激素分类至少有五种细胞:①分泌胰高血糖素的α(A)细胞;②分泌胰岛素的β(B)细胞;③分泌生长抑素的δ(D)细胞;④分泌血管活性肠肽的D1(H)细胞; ⑤分泌胰多肽的F(PP)细胞。故好大夫提示本题选B。
28. 【答案】C
【考点】糖皮质激素
【解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激素,在人体中主要为皮质醇。单纯性肥胖者可有一定程度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血浆皮质醇正常或升高;而在继发性肥胖中,柯兴综合征血浆皮质醇明显增高。由于血浆皮质醇增高,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升高,后者导致脂肪合成过多,形成肥胖。由于躯干及四肢脂肪组织对胰岛素和皮质醇反应性不同,故呈向心性肥胖。
29. 【答案】D
【考点】雄激素
【解析】雄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形成和第二性征的发育。雄激素主要由睾丸的间质细胞分泌,主要包括睾酮、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和雄酮等。在以上这些雄激素中,睾酮的生物活性最强,但睾酮在进入靶组织后可转变为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睾酮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抑制其分解,特别是促进肌肉、骨骼、肾和其他组织的蛋白质合成,因而能加速机体生长;睾酮还参与调节机体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可使体内钠、水潴留。此外,睾酮还能通过促进肾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红细胞的生成。
30. 【答案】D
【考点】黄体期
【解析】排卵后,卵巢周期进入黄体期,卵泡颗粒细胞和内膜细胞分别转化为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黄体细胞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血中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一般在排卵后7~8 d形成雌激素的第二个高峰及孕激素分泌峰。
31. 【答案】B
【考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
【解析】活体组织检查,是从病人身上切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用以协助临床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方法。
32. 【答案】C
【考点】化生的概念
【解析】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33. 【答案】A
【考点】细胞水肿
【解析】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水肿,细胞体积增大,水肿进一步发展,细胞体积更加肿大,胞体高度肿胀如气球,胞质几乎完全透明,称为气球样变。
34. 【答案】A
【考点】坏死类型的鉴别
【解析】急性肾梗死,属凝固性坏死,坏死区域呈锥形,是由于组织血供减少引起缺血,终而产生灰白的梗死区。
35. 【答案】D
【考点】不完全再生的概念
【解析】组织缺损后,不能通过原组织的再生恢复原来的结构与功能,而由纤维结缔组织代之,称为不完全再生。
36. 【答案】D
【考点】槟榔肝
【解析】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37. 【答案】B
【考点】栓子的运行途径
【解析】来自主动脉系统及左心的栓子,随动脉血流运行,阻塞于各器官的小动脉内,常见于脑、脾、肾及四肢的指、趾部等。
38. 【答案】B
【考点】心梗的形状
【解析】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发生梗死的器官血管分布方式,因心冠状动脉分支不规则,故心梗死的形状也不规则,呈地图状。
39. 【答案】D
【考点】炎症的概念
【解析】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40. 【答案】A
【考点】炎症细胞
【解析】寄生虫感染的病灶中最常见的炎症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
41. 【答案】B
【考点】急性炎症的类型辨别
【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变质性炎。故本题选B。
42. 【答案】A
【考点】化脓性炎症的区分
【解析】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已有病变的瓣膜,常有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引起,属化脓性炎。
43. 【答案】D
【考点】渗出液的特性
【解析】炎症渗出液的特点是比重大于1.020、蛋白含量多、外观混浊、白细胞数目多、静置后可凝固。腹膜炎引起的腹水符合炎症渗出液的特点。故好大夫提示本题选D。
44. 【答案】C
【考点】肿瘤间质的作用
【解析】肿瘤间质一般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不具有特异性,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
45. 【答案】A
【考点】肿瘤的组织来源
【解析】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称为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等。为上皮组织良性肿瘤。
46. 【答案】D
【考点】原位癌和浸润癌的主要区别
【解析】原位癌局限于原有腺体内及黏膜上皮层或皮肤表皮层内,未侵破基底膜。浸润癌是指癌组织向间质内浸润性生长,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 mm者。故好大夫提示两者的区别是基底膜是否受侵犯。
47. 【答案】D
【考点】胃癌血道转移
【解析】胃癌晚期发生血行转移,常经门静脉转移至肝。
48. 【答案】B
【考点】癌与肉瘤的区别
【解析】癌与肉瘤都属于恶性肿瘤,最大的区别在于组织来源的不同,前者来自于上皮组织,后者来自于间叶组织,除此之外,两者还存在以下区别点:如镜下观肉瘤瘤细胞弥漫分布,与间质界限不清。
49. 【答案】D
【考点】恶性高血压的病变
【解析】恶性高血压亦称急进型高血压,多见于青少年,血压显著升高,常超过230/130 mmHg,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及坏死性细动脉炎。而D选项则属于良性高血压的病变。
50. 【答案】D
【考点】风湿病的概念
【解析】约75%的风湿热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出现风湿性关节炎,最常侵犯膝、踝、肩、腕、肘等大关节,呈游走性,反复发作性。急性期后渗出物易被完全吸收,一般不留后遗症。
51. 【答案】D
【考点】单核-巨噬细胞来源
【解析】单核-巨噬细胞包括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以及组织内的巨噬细胞。由单核巨噬细胞来源的细胞不包括瘤巨细胞。
52. 【答案】C 
【考点】心肌梗死部位
【解析】心肌梗死的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一致。根据统计学的资料,左冠状动脉比右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常见,所以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左心室。其中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约占全部心肌梗死的50%,该区正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约25%的心肌梗死发生在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此乃右冠状动脉供血区;此外见于左心室侧壁,相当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供血区域。
53. 【答案】A
【考点】白色血栓的形成
【解析】白色血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而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光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构成,所以为白色血栓,故应选A。
54. 【答案】B
【考点】坠积性肺炎
【解析】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某些因大手术、心力衰竭等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肺部血液循环缓慢,产生肺淤血、水肿,加之血液本身的重力作用,使侵入的致病菌易于繁殖,导致坠积性肺炎。全身麻醉、昏迷病人及某些溺水者或胎儿由于某些原因发生宫内呼吸等,常误将分泌物、呕吐物等吸入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这两种肺炎亦属于小叶性肺炎。
55. 【答案】D
【考点】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解析】大叶性肺炎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起病急,主要症状是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和咳铁锈色痰,X线检查可见大片致密阴影。故好大夫提示本题选D。
56. 【答案】A
【考点】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解析】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
57. 【答案】D
【考点】开放性肺结核
【解析】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变时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而病变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故此型又有开放性肺结核之称。
58. 【答案】B
【考点】溃疡型肠结核病变
【解析】结核杆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形成结核结节,以后结节逐渐融合并发生干酪样坏死,破溃后形成溃疡。肠壁淋巴管环肠管行走,病变沿淋巴管扩散,因此典型的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其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一般较浅,底部有干酪样坏死物,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溃疡愈合后由于瘢痕形成和纤维收缩而致肠腔狭窄。
59. 【答案】C
【考点】伤寒的病变
【解析】伤寒小结是伤寒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菌体裂解时释放的内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溃疡期时溃疡一般深及黏膜下层,坏死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甚至穿孔,如侵及小动脉,可引起严重出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神智淡漠、相对缓脉、脾大、皮肤玫瑰疹及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等。
60. 【答案】C
【考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征
【解析】流行性乙脑的病理改变为:①筛状软化灶;②神经卫星现象;③噬神经细胞现象;④血管套;⑤胶质结节。而蛛网膜下腔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则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变。故本题选C。
 
生理学部分
二、填空
61~64.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出胞和入胞     
65~66.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内因子  
67~68. Ⅻ   Ⅲ  
69~72. 减弱  舒张  收缩  减少
73~74.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75~76. 呆小症  黏液性水肿
三、名词解释
77. 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78. 静息电位: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两侧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一般在-10~-100 mV之间,细胞内负值越大,表示膜两侧的电位差越大,即静息电位越大。
79.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正常人55%~65%。
80. 牵涉痛: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远隔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81.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
四、问答题
82.答:形成条件:①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血管内血液的足够充盈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②心脏射血:心脏射血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一个主要因素。心室肌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是血液的动能;另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并使血管壁扩张(压强能);③外周阻力:在心舒张期,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又将一部分势能转变为推动血液的动能,使血液在血管中继续向前流动;④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在心舒张期,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又将一部分势能转变为推动血液的动能,使血液在血管中继续向前流动。
83.答: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影响因素包括:①呼吸膜的厚度: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须通过呼吸膜(肺泡-毛细血管膜)才能进行。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呈反比,呼吸膜越厚,单位时间内交换的气体量就越少;②呼吸膜的面积:气体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成正比;③通气/血流比值: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和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VA/Q)。正常成年人安静时,VA/Q为0.84。
五、论述题
84.答: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多。因为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则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增多,尿量增多;同时循环血量增加,容量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视上核分泌的血管升压素减少,尿量增多。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后尿量增多,因小管液葡萄糖浓度过高,致使小管液渗透压过高,从而阻止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引起尿量增多。
病理解剖学部分
六、填空题
85~87. 细胞内  纤维结缔组织   细小动脉壁
88.红色肝样变
89. 交界性肿瘤
90~91. 角化珠(或癌珠)  细胞间桥
92. 低
93~95. 吞噬作用  免疫作用  组织损伤作用
96~100. 斑块内出血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动脉瘤形成  钙化
七、名词解释
l01.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或器官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而致其体积缩小。
102.坏疽:大片组织坏死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分为湿性、气性和干性坏疽。
103.假膜:黏膜发生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死黏膜组织及病原菌可在黏膜表面形成灰白色膜状物,称为假膜,又称假膜性炎。
104.癌前病变: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都会转变为癌的良性病变。
105.肺肉质变:指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称肺肉质变。
八、问答题
106.答:(1)有利方面:①止血作用;②预防出血;③防止病原体扩散。
(2)不利方面:①阻塞血管,引起血液循环障碍;②栓塞;③心瓣膜病;④微循环的广泛性微血栓的形成。
107.答:(1)蛋白质合成障碍:肝细胞受损伤后,合成蛋白的功能降低,使血浆蛋白减少。
(2)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可有皮肤、黏膜或皮下出血。
(3)胆色素代谢障碍:主要与肝细胞坏死及毛细胆管淤胆有关。
(4)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出现男性乳房发育或蜘蛛状血管痣。
(5)肝性脑病(肝昏迷):为最严重的后果,系肝功能极度衰竭的表现。
九.论述题
108.答:(1)病理变化:①肉眼观:双侧肾轻到中度肿大,包膜紧张,表面充血,称为大红肾,有时表面及切面有散在的粟粒大小出血点,称为蚤咬肾;②光镜下:病变为弥漫性,双侧肾小球广泛受累,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量增多,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③电镜下:毛细血管上皮下常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呈驼峰状;④免疫荧光显示沿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区有散在的IgG和补体C3的沉积,呈颗粒状荧光。
(2)临床病理联系:①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因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所致;②少尿及氮质血症:毛细血管丛细胞增生肿胀使毛细血管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滤过率下降;③水肿:少尿或无尿导致水钠潴留;④高血压:主要是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

联系电话:0371-55939155
网站:http://www.trzsb.com/
QQ群:814334624 天任专升本交流群
QQ号:2337994759 在线咨询

好课推荐

122河南专升本全年集训营

¥19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222河南专升本秋季集训营

¥17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322河南专升本寒假集训营

¥11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422河南专升本走读集训营

¥12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专升本互动

微信公众号:河南天任专升本

专升本最新动态推送

备案信息:豫ICP备2023009672号-1 Copyright © 2007-2020 trzsb.com
总部咨询电话:0371-55939155
郑州天任升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