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
考点解析:客观现象是否能成为法律事实,取决于法律的规定。时间的经过,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战争和封锁禁运,人的出生、死亡、成年、失踪、精神失常等,都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因而属于法律事实。有些客观现象如日出、备课、恋爱等,虽然都是客观现象,但都不符合民事法律规范,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依据是否与主体的意志有关,民事法律事实可分为行为和自然事实。
1. 行为
行为是指受主体意志支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活动。(当事人在熟睡或昏迷状态中的动作、受他人暴力强迫所为的动作、梦游等均不属于行为。)
行为按其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
(1)合法行为。
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或不违反民事法律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
合法行为又可以分为3种:
①合法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②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以法律规定的条件已满足为前提,将一定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从而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包括:①意思通知:如要约拒绝、履行催告、选择权行使催告;②观念通知:如承诺迟到通知、发生不可抗力通知、瑕疵通知、债权让与通知、债务的承认;③感情表示:如被继承人对继承人所作出的宽恕的表示。
③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不一定具有发生、变更或消灭正常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客观上能够引起这种后果的行为。如创作作品的行为、发明创造的行为、作为债权标的的给付行为(如交货付款)、无因管理、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等。
(2)不合法行为。
不合法行为是指不符合法律要求或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不合法行为包括:违约行为、侵权行为、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等。这些行为一旦发生,就会引起法律的否定效果,并在行为人和受害人或其他人之间形成民事责任关系,行为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不合法的表示行为也是不合法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不能达到当事人的预期效果,而且还可能引起一定责任关系的产生。
2. 自然事实
自然事实,又称非行为事实,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自然事实又分为事件和状态:
(1)事件:
是指与主体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某种客观现象的发生。如人的出生、死亡,发生自然灾害等。
(2)状态:
是指与主体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某种客观现象持续,如人的下落不明、精神失常等。
真题:
(2016年单选)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是 ( )
A.恋爱 B.招待朋友
C.潮起潮落 D.结婚
(2015年单选)某甲出生后不久,父母协议离婚。引起某甲与其父母之间抚养协议关系发生及甲之父母婚姻关系解除的法律事实分别是 ( )
A. 事件、事件 B. 行为、行为 C. 事件、行为 D. 行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