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升本资料 > 教育心理学 >

河南专升本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及考点汇总

  • 发布时间:2020-08-13 11:59:51
  • 关键字: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一、初创时期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年代,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30年代,学科心理学;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及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信息论。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60年代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的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研究内容:学与教的相互作用。具体地,分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与教学环境;二是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评价/反思过程。 基本作用:一是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是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是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是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它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的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5.关键期:最早劳伦兹用于动物的研究中,后来被引入儿童行为的研究领域,指的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6.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7.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认知方式的差异: 智商的含义: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8.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识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一、信号学习;二,刺激-反应学习;三,连锁学习;四,言语联结学习;五,辨别学习;六,概念学习;七,规则或原理学习;八,解决问题学习。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一,智慧技能;二,认知策略;三,言语信息;四,动作技能;五,态度。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学习的实质: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一定义说明:第一,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持久的;第三,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经典性条件反射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3.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第四章 学习动机

1.识记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问题情境等基本观念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2.理解学习动机的结构及其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学习动机的结

构为两部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既一致又不一致。具体见下表。 正向一致 负向一致 正向不一致 负向不一致 学习动机 ﹢ ﹣ ﹣ ﹢ 学习行为 ﹢ ﹣ ﹢ ﹣ 学习效果 ﹢ ﹣ ﹣ ﹣ 注:“﹢”表示好或积极,“﹣”表示坏或消极。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阿特金森,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3.运用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

2017年河南专升本心理学考点:

关于心理学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章节考点梳理:

第一节 认知及大学生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与观察

①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识形式。

②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三)、思维与思维品质

①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②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

(四)、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

言语前思维阶段

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形式逻辑思维阶段

辨证逻辑思维阶段

(五)、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

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识。

教材直观与知识的感知

一、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的类型与特点

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一)、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二)、模像直观

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

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三)、言语直观

二、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讨论)

(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实物直观与模像直观的选用

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配合

(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感知对象的特点

强度律

差异律

组合律

活动律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教材概括与知识的理解

一、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

(三)、抽象与概括

二、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论述)

(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三)、科学的进行比较

(四)、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概括

联系电话:0371-55939155
网站:http://www.trzsb.com/
QQ群:814334624 天任专升本交流群
QQ号:2337994759 在线咨询

好课推荐

125河南专升本全年集训营

¥19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225河南专升本秋季集训营

¥17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325河南专升本寒假集训营

¥11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425河南专升本走读集训营

¥12800 在线购买 立即咨询
专升本互动

微信公众号:河南天任专升本

专升本最新动态推送

备案信息:豫ICP备2023009672号-1 Copyright © 2007-2020 trzsb.com
总部咨询电话:19939978340
郑州天任升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